isPc
isSmall
isPad
isPhone
新闻中心
NEWS
“极丑”“极俗”的雕塑?审美与审丑在冲突
时间:2016-07-18   访问数:309

不久前,又有两件雕塑获得“刷屏”的待遇,在王府井某商场前立起一座雕塑,雕塑是个穿绿西服、戴红领带的外国小男孩,然而细看却发现,“小男孩”下半身“衣不遮体”。无独有偶,在某购物中心楼下,也有四组穿着较为暴露的雕塑,其中有穿着简单的年轻女孩。两件雕塑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艺术思想的展示,但不少公众都认为这是一种“低俗”的表现。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雕塑作为代表区域思想精神的一种装饰,也越来越多地在国内落地,尤其是城市雕塑,作为公共区域的展示品,更容易引起话题和关注。一方面夸赞的“新”“奇”“巧”,在别人眼中可能就是“丑”“俗”“怪”,公众审美的差异,传统与现代的摩擦,商业噱头的“乱入”,让城市雕塑也遇到了种种尴尬。

从艺术品到展示品 “写实性”不是标准

一部分雕塑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对艺术的认识上。一些城市雕塑在受到争议后依旧矗立,另一部分则“悄悄被换”,不少专家也呼吁要对雕塑进行解释。今年5月,就有网友反映宝鸡一家建材城出口新建起了一座古铜色的成年健壮男子的雕塑。从网传图片上看,该人物雕塑十分壮硕,而且浑身赤裸,引来部分路人的指责。实际上,这尊雕塑十分“著名”。这座雕塑的原创作者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申红飙先生,这座名为“蒙古人站”的雕塑创作于2009年,曾在展出之初就引起过争议。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李强就此进行解释:“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审美观念的表达,这件‘蒙古人站’也不例外,它是艺术家突破传统雕塑造型特点,赋予其个性化观念的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原则上我们不应该以真实的男人体造型去对应评判艺术作品的美丑。但该雕塑放在建材市场门前,就应该以环境雕塑着眼,作为公共艺术来考查,这个雕塑突破了普通大众的审美习惯,有人指责也很正常。”关于写实的审美认识,元典美术馆馆长梁克刚说:“民众的审美趣味和专业的审美趣味之间还是有鸿沟的,老百姓对于抽象的、观念的东西几乎是不接受的,很多人还停留在300年前西方古典主义的写实体系当中。”

实际上,建材市场门口放置这样的雕塑作品,一些专家也认为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极丑”“极俗”的雕塑?审美与审丑在冲突

如果说一些稍显尴尬的城市雕塑还能够通过“解释牌”让其继续存在,另外一些雕塑则很难被理解,甚至引起一边倒的指责。去年引发争议的“武松杀嫂”在沈阳一商场内展出,潘金莲半裸上身、下身未遮,武松一边挥刀砍向潘金莲,一边面贴潘金莲。“毁三观”“很恶俗”“很黄很暴力”“小盆友看见了问爸妈,额,这个怎么解释呢”……从网友们对于“武松杀嫂”雕塑的留言就能看到这件雕塑在当时面对的真实处境。一些评论文章作者也被这件作品“惊呆”,认为这个作品“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关于‘武松杀嫂’的理解和印象,真可谓是‘颠覆性’的破坏。”再早之前亮相于上海南京路五卅广场的“芙蓉姐姐的标志性造型雕塑”,和这件雕塑一比简直“阳春白雪”。

这件作品实际上并非是“一拍脑门”的普通塑像,其作者是川美的著名雕塑家李占洋教授,他的作品被称为“玩世现实主义”。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思想流派,他也是中国艳俗艺术的代表人。“他的作品有意地将现实中粗俗、低贱的一面夸张地暴露出来,并在其中大肆导入中国民间雕塑魔幻化的因素,有意避开典雅规范的学院风格,甚至强调非理性的现代审美趣味。”

李占洋在解释这件雕塑的时候直言自己就是要去表现“色情”和“暴力”,也站在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角度上表达了对公众不理解的无奈。“娱乐中的虚拟性的表达往往演绎成了生活中的真实版,而真实版中的灰色地带的情色和暴力又成了虚拟性的仿真。这件雕塑用极为挑战日常观看方式的直接披露,挑战我们温文尔雅的虚伪面纱,以鲜明直接的造型语言以至于‘露点’的方式,强迫我们直视当代社会情感的‘灰色地带’。”

两方的观点对立,一方面强调艺术,一方面顾及公共道德,认为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两方很难妥协。

环境脱节是关键 商圈不是艺术馆

说到底,仅从艺术品的价值上看,审美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艺术中,尤其是当代艺术中,除了审美的功能,也有“审丑”的表现,在特殊的时期和年代,审丑甚至超越审美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影响。当代艺术的一大功能就是要尝试去“破坏”与重建,并将此作为艺术追求的价值。

但是,这样的作品放在公共场合,对于普通公众来讲于情于理是难以理解的,尤其在东方,以挺秀健美、彰显魅力为美的东方公众审美中,雕塑能扮演的角色十分有限。将这样的当代艺术品放在公共区域中,公众对获取的信息处于无选择的境地,这本身就是缺乏考量的做法。仅从教育专家的角度,可能就很难理解和接受,毕竟这种表现“尺度”和思想价值都不一定是未成年人应当去接受和理解的,由此看来,策展方的责任不容忽视。

雕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也就是它所摆放的场所,决定了它所给予观众的影响效果。从这个角度讲,王府井雕塑的问题,就在于与周边环境“脱节”。比如,这些雕塑如果放在展览馆,它就是纯粹的艺术品,观众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往往都会包容。

然而,放在购物中心,它们是商圈的一部分,艺术与商业环境如果不协调,必然招致非议。毕竟,商场是十分多元的,人群也是多样化的,雕塑应考虑孩子、父母以及大部分不理解艺术的人的感受。如果因为摆放裸露雕塑,让消费者脸红、不堪直视,那么商家预想的“提升购物体验”,就会适得其反。一件东西总有适合放置的地方和不适合放置的地方。就雕塑而言,艺术品适合放在展览馆,而商场雕塑最好是雅俗共赏。“为什么比利时广场上是一个小孩站着撒尿,而不是一美女蹲下解手”,就是考虑到受众的差异性、环境的兼容性。

争议代表公众审美进步 公共艺术责任重大

中国城市一些大型的公共雕塑饱受争议,武汉“生命”雕塑、重庆“记忆山城”吊脚楼雕塑、云南昆明“灵魂出窍”雕塑、云南昆明大观园“裸女”雕塑、重庆永川章子怡雕塑、广西桂林“扶老”雕塑、郑州中原福塔前小猪石雕、西北大学图书馆前雕塑、江西赣州“十龙聚龟”雕塑等,乌鲁木齐市的花堆雕塑“飞天”建成12天后被悄然拆除,湖北襄阳以金庸小说中“襄阳大战”为题材的“射雕情缘”雕像一经公布便引发民众的抵制……全国城雕建设委员会秘书长段喜臣表示:“城市雕塑就是寓教育于审美之中,引起争议和争论,本身就对提高公众审美水平与文化进步有着积极意义。”

雕塑家吴少湘早在1986年就发表了《雕塑比中国画还要危机的现状》一文,提出拙劣的雕塑将永久地破坏整个环境,而相当一批这类雕塑正在全国大肆兴建。几十年过去了,吴少湘看到:“今天问题还在,有些问题具体化了,有些问题更严重了,关键就是一个体制的问题。还有更严重的问题是,有一部分雕塑家的自律性、责任心、荣誉感都在慢慢消失,把雕塑当做一个赚钱的手段。公共艺术与别的艺术不同,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爱好与决定来影响整个民族的文化气氛,强迫大多数人来接受某些人的观念和爱好。”

联系我们
  • 联 系 人 :覃经理
  • 业务咨询:13568828836
  • 联系电话:028-66660106
  • 公司邮箱:330885660@qq.com
  • 联系Q Q:330885660
  • 公司地址:四川省彭州市致和镇万家村四组38号
  • 公司网址:www.yddsys.com
微信 QQ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