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一个展览里看遍全世界雕塑大师的公共艺术?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就将这些公共艺术的小稿带到了北京。近日,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北京展(ISSA·Beijing · Station)于9月28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展览共展出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16位雕塑家的32件架上雕塑作品,体现了雕塑创作领域的国际水准。该展览由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及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雕塑文化分会主办,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民政府协办,古云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承办。
此次展览的受邀艺术家全部是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的委员(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Alliance, 简称ISSA),既是资深的雕塑家,又是本国国际雕塑创作营的组织者,并兼任本国艺术教育机构、艺术类大学及雕塑协会等专业组织的领导职务。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秘书长刘洋介绍说,“此次在798艺术区展出的大部分作品,是各国受邀雕塑家为‘2017通河国际雕塑创作营’特别创作的,并在为期14天的创作营期间完成。”刘洋表示,通河以出品绿色优质的农产品著称,因此雕塑家门都以绿色和环保为主题进行创作,最终的作品又兼具个人的创作风格和个性。
陆诗亮的作品《对话》
其中,刘洋的《松花江》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作品意在探讨水和岸的关系。“我在土耳其的棉花堡、澳大利亚的格里菲斯等地都做过这个系列的作品,大家都认为是岸限制了水流的方向,而我认为正相反,是水改变了岸的方向。”另一位中国建筑师陆诗亮的作品《对话》则由四件小作品组成,每件小作品都代表了人的一种姿态,或趾高气昂,或事不关己,或卑躬屈膝,意在隐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的作品是一件互动作品,观者可随意调整四件小作品的位置和方向,营造不同的人物关系和对话模式。”而新西兰艺术家Renate Verbrugge创作的《通向未来的桥梁》则表达人与人之间相互连结的关系,“即使大家的肤色不同,观点想法也各有不同,但是每个人仍然是这个连结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环。”
据悉,此次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的展览是“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作品展全球巡展”的其中一站,继黑龙江省通河县、哈尔滨市及北京798艺术区的展览后,这批作品将被移至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在宋庄的工作室继续展出,并将在联盟成员所在的35个国家陆续展出。
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International Sculpture Symposium Alliance, 简称ISSA)是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简称 ISSA,是世界唯一的雕塑创作营间的合作组织,也是全球雕塑界最高规格的学术组织。它成立于2012年,目前旗下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创作营成员,遍布五大洲。ISSA是国际非营利民间学术组织,以推进世界雕塑发展为目的,定期开展国际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