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 “几代中国雕塑家用指纹和刻痕,将民族精神铸就为不朽丰碑,成就了无数永恒的经典。”
日前,“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 在中国美术馆全部展厅及户外空间展出。展览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讲话精神,以20世纪以来的中国雕塑艺术为切入点,对中国美术馆馆藏及当代创作雕塑作品进行梳理、研究,堪称金秋艺术盛宴。
9月京城,秋意逐浓,中国美术馆“变身”雕塑的海洋。316位雕塑艺术家创作的590件精品力作,遍及全部展厅及户外空间,全面呈现了中国百年雕塑发展脉络,无言诉说着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进程。
此次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 , 分为砥砺铭史、塑魂立人、时代丰碑、匠心着意、多元交响、文心写意、溯源追梦七大篇章,将展至2017年9月17日。9月15日晚,中国美术馆特推出“美术馆之夜”,便于“上班族”下班后观展。
据中国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学术总主持吴为山介绍,“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是中国迄今以来规模最大、内容全面的雕塑展。在展示中国雕塑百年历程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美术馆在雕塑领域收藏、典藏与学术研究的成果。小至十几厘米的雕塑,大到几十米的城市雕塑图像展示,以及大量难得一见的文献资料,在本次展览中都有所呈现。
展厅一角
3D打印展现“纪念碑”全貌
走进中国美术馆圆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D打印的、缩小版的“纪念碑”浮雕,宽达37.5米的整面圆厅墙面变身数码版《人民英雄纪念碑》,具有强烈视觉冲撞力。这是此次展览的最亮点。
据此次展览学术总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 刘开渠、滑田友、萧传玖、曾竹韶、傅天仇等集体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新中国里程碑式的雕塑。由“胜利渡长江”等八个题材共十幅作品构成,概括表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艰苦历程。周恩来总理提名刘开渠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兼美工组组长。在刘开渠主持工作期间,他以行政领导和雕塑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带领艺术家们创作,统一认识,对协调整体风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浮雕的创作与制作历时9年,1958年竣工。其风格写实,手法朴素,构图虚实结合、张弛有度。作品并未以伟人、领袖作为表现对象,而是刻画了大小近于真人的人民形象,其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各具特征。整件浮雕作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凝结着激动人心的历史,彰显着民族史诗的气息。
用3D扫描技术复制全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属全国首次。高清投影图像真实还原了这套大型浮雕全貌,局部细节也清晰可见。“遍布在圆厅的石膏像也可让观众了解雕塑家们的创作过程,知道他们如何一刀、一横、一琢、一条线、一个面地塑造人民英雄 ”,吴为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