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Small
isPad
isPhone
新闻中心
NEWS
“深入”已成为中国现代雕塑的核心课题
时间:2017-10-12   访问数:401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以罕见的中国美术馆全馆全部展厅316位雕塑艺术家590件(套)作品的规模,力求全面展示1915年—2017年百年雕塑风貌。这无疑是对中国现代雕塑又一次审慎梳理和回望,也是引导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再关注。

受各种条件限制,“深入”已成为中国现代雕塑的核心课题。“深入”主要有4个方面:要向自唐宋以前的中国古代优秀雕塑传统深入;要向西方和世界各国的雕塑经典深入;要向学术研究、创作深入;要向社会公众深入。

百年回眸亮点纷呈

自迈入21世纪之后,有影响的百年雕塑展至少举办过3次。2005年“雕塑百年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开馆暨雕塑展览”、2012年“国博百年 中国雕塑百年展”和目前中国美术馆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正是应了时下流行的一句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3个展览,都是以学术梳理为核心,持续地把中国现代雕塑向学术研究和创作发展深入,向社会观众、国际社会推广深入,激发雕塑家的创造力。

这次“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分为砥砺铭史、塑魂立人、时代丰碑、匠心着意、多元交响、文心写意、溯源追梦7个篇章,按创作题材叙述中国百年雕塑史。展览在学术梳理上有特色,展出的架上作品数量也是三次展览中最多的。限于展览场馆内外空间的制约,主要以架上雕塑为主,即便是城市雕塑也以手稿为主。

展览突出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这一中国现代雕塑的里程碑,以中国美术馆的独特优势,利用现代大型扫描技术,第一次以三维打印的方式完整复制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这对于完成近60年的经典之作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保护和研究。当年,限于人们对雕塑的认知不足和物质条件的匮乏,尽管时任杭州国立艺专校长的项目负责人刘开渠奔走呼吁,但终于未能保存浮雕创作的大批泥塑等手稿。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创作者都已去世,使得对浮雕的研究、保护、修复日益紧迫。本次展览对这项工作有了极大推进。同时,展览把浮雕和创作小稿手稿相对应展出,使观众对这一经典的诞生和认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展览的另一个重量级的展示就是对“农奴愤”群雕的小稿的梳理和展示。“文革”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组大型泥塑“收租院”和“农奴愤”,前者由于作品还在,研究者甚众;后者因原作已不存在,研究者不多。这次,展览方征集了许多精美的小稿头像,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小稿,看出当年艺术家高超的艺术水准和娴熟的写实能力。

展览扬长避短,突出了雕塑的文献性与架上作品的对比,使展览的观赏性和学术性都得到提升。尽管以架上雕塑为主,但主办方见缝插针,巧妙地安排了几个适合场馆陈列的经典城市雕塑在室内展示,很得人气。

当代雕塑任重道远

中国现代雕塑技术从西方传入的具体年代,要追溯到1864年。当年开设的上海土山湾画馆里设有图画间和雕刻间,该画馆由出生于意大利雕塑世家的传教士范廷佐创立。“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从1915年算起也有根据,因为这一年留学法国学习雕塑的江小鹣、陈孝岗学成回国、到达上海,中国有了自己的雕塑家。当然,中国现代雕塑作为独立学科则要到1928年杭州国立艺专设立雕塑科。

中国现代雕塑的现代性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思想的启蒙。1936年,学成回国的中国现代雕塑奠基人刘开渠在拜访蔡元培时偶遇鲁迅,鲁迅对他说:雕塑只是做菩萨像,现存该轮到做人像了。这种面对大众的现实主义方向成为了百年中国雕塑的主流。

联系我们
  • 联 系 人 :覃经理
  • 业务咨询:13568828836
  • 联系电话:028-66660106
  • 公司邮箱:330885660@qq.com
  • 联系Q Q:330885660
  • 公司地址:四川省彭州市致和镇万家村四组38号
  • 公司网址:www.yddsys.com
微信 QQ 电话